字号:A- A+

实名验证无法识人 “防沉迷”不堪一击?

2011年10月11日 11:05来源:扬州晚报 编辑:Young

2011年10月1日起,八部门《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》正式实施。记者采访发现,一周多来,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,认为防沉迷实名验证形式主义大于实质内容,不堪一击。

“新机制”如何防沉迷?

认身份证不认人

根据网游防沉迷实名验证要求,玩家登录一个游戏前,需要进行注册,在填写相关内容时,有一项为身份信息;通过输入身份证号,系统由此辨别玩家是否成年。如果已满18岁,玩家在游戏中相关操作将不受限制。

如果是未成年人,那么当他游戏时,前3小时的经验获得,装备、物品的掉落率不受影响;超过3个小时,则在游戏中的收益减半;超过5个小时后,则玩家在游戏中的收益为零。因为超时游戏没有收益,网游防沉迷系统的存在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。

“新机制”效果如何?

实名验证无法识人

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实施10天以来,效果如何?

小川(化名)今年16岁,却是一个具有六七年网龄的网游玩家。他认为,避开网游防沉迷实名验证很简单,只需输入成年人的身份证,就可以成功注册。“随便走到哪里,抄几个成年人的身份证,再来注册,就可以成功地玩游戏了。”小川说,“至于是不是你本人,游戏可没法验证你。”

市民杨德彪是一位资深的网游玩家。他也认为,实名验证只认证不认人,却没办法识别玩家是否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。所以,这一机制实际操作中很难起到实效。

“小游戏”靠什么来防?

不需注册,想玩即玩

在网络游戏中,需要注册的游戏毕竟是少数,很多游戏不需要下载,只要点开网页就可以玩耍。

“网页小游戏具有想玩即玩的方便性,可以说男女老少通吃。小游戏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注册,点开网页就能‘开战’。”网游资深玩家周世军说,页面游戏除了斗地主、象棋等小游戏之外,还有诸如弹弹堂、梦幻修仙、明朝时代等网页小游戏,吸引了不少人。

托妮(化名)今年13岁,只要一有空,就打开电脑玩页面小游戏。每天能花2个多小时痴迷于各种化妆游戏和弹珠游戏,乐此不疲。

市民如何看待“防沉迷”?

最有效的是拔掉网线

对于“新机制”,市民周春非表示,自己不是十分关注。作为一个家有“网瘾”孩子的父亲,他认为,网络游戏防沉迷已推出多种,但效果一直不怎么样,孩子还不是照样玩?

托妮的母亲贺女士说,除了劝说、打骂之外,没有别的办法,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机制更是不管用。“我经常用的办法是拔掉网线,而不是寄希望于什么机制。”

“防沉迷实名验证无非是一个免责系统。”另一个玩家小戴(化名)认为,防沉迷机制存在漏洞,恰恰说明验证系统对网游企业来说是一个“免罪金牌”:玩家对自己负责,未成年假冒成年人注册游戏,罪不在网游,在于玩家自己。

【新闻附件】

网游须纳入“防沉迷”

根据国家八部委下发的《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》,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10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 

按照相关规定,网游企业需要按照流程及时报送需验证的用户身份信息,并且要严格将经过实名验证被确认为“提供虚假身份信息”的用户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。

通知还强调称,所有网游企业必须严格按照《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》和《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》进行开发部署,不得随意更改实施方式,扩大或缩小系统功能权限等,违者将被停止其网络游戏出版运营和相关互联网接入服务,甚至取消其相关许可。

【专家观点】

千防万防

不如引导

采访中记者发现,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难题。有的家庭由于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,父母和子女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裂痕,甚至有家长对孩子感到绝望。

“将防止网瘾或者网络游戏沉迷寄托于一种机制,还不如讲一则笑话来得好听。”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锁明认为,网瘾或者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,而不是一个电脑程序问题。

“孩子为什么迷恋上网络?原因何在?不同的孩子可能原因不一。即使将他们与网络隔离开来,他们会不会变成家长眼中的好孩子?还是迷恋上另一种事物?这些都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。”王锁明建议,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,家长和老师以及社会有关机构,要与孩子多交流,带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,寻找适合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快乐,而不是简单地打游戏带来的快感,才能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。

(编辑:Young)